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人才培养需要,围绕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产环节,自2022年3月立项获批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条件、集群各专业协同发展、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聚焦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全面适应传统工科融合开展“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用人单位及广泛利益方调研,修订2023人才培养方案。
二、多学科共建研发中心,推动现代智能化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1.省工业磨损面高效增材强化与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电机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技术研发平台,以改善汽车水泵摩擦磨损性能及振动与噪声性能研究为中心,在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摩擦噪声与振动、长耐久摩擦副设计与寿命预测,减摩耐磨材料研发、机械密封件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2022年度联合申报“高能效汽车电子水泵工程化项目”,预算经费1200万元,并联合共建了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
2.与淅川大丹江车辆零部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轿车减震器活塞杆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中心”,实现以项目为驱动,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目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研发服务,也为学校提供技术创新与教学实践平台,已为企业开发了十余项技术合作项目。
3.2022年9月,与浙江安吉德正智能家具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智能康养家具研发中心”,开展“助力式马桶椅”“淋雨椅”“电动式壁床”“折叠椅收纳小车”等开发和技术改造。
图1助力式马桶椅 图2 折叠椅收纳小车
三、围绕关键技术,开展专业互联的核心课程建设
以“基本理论+工程案例+工程实践+创新应用”为路径,开展课程建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伺服运动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机械原理》3门专业核心课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四、专业交叉融合,新工科专业实践基地智能升级
结合学校定位和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与微力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西峡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两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学院新工科(自动化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新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
五、科研反哺教学,代表性科研成果获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52201044),项目经费30万元;获批面上基金1项(12274245),经费55万元。获批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2项;省自科基金项目2项;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项;南阳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立项2项。
图3 国家自科基金立项通知
六、以赛促学,积极推动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2022年,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各大赛事中共斩获国家级奖项3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1项。获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
七、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日益彰显
与济源市鼎盛通用设备制造、江西博凯机械设备、河南晋美智能科技、沈阳英特电气等10余家企业开展横向科技服务及项目研发,经费326.2万元。